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更多人開始關注自身免疫力問題,希望藉着服用保健品以提升免疫力,避免病毒入侵造成重症。以下概述一些市面上常見的產品有效成分。
常見提升免疫力保健品成分
以下成分一般聲稱可提升免疫力。實驗和臨床數據顯示一些營養素和草本植物具抗氧化、消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因而能增強調節免疫系統。營養素攝取不足會令人容易患病,但部分成分過量服用或會有反效果,引致發炎。草本植物除了有其獨特化學成分外,亦有多種維他命和礦物質。服用保健品以外,可以從均衡飲食、適量進食不同種類的食物,攝取多種營養。一般保健品常見的副作用為腸胃不適;下列個別成分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項。若有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醫生或藥劑師。
- 營養素補充劑及化合物
保健品 | 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尤其過量攝取) |
注意事項 / 藥物相沖 |
維他命 C
|
腎結石
血色素沉著病 (過多鐡質儲存在體內,如肝臟、心臟、胰臟)
最高攝入量:2000 亳克
|
/ |
維他命 D
|
高鈣血症 (症狀:口乾、骨痛、肌肉痛、嘔吐、食慾下降、煩燥等)
氮質血症 (症狀:尿液變深色、異常疲倦、下肢腫脹等) 貧血 (症狀:異常疲倦、暈眩、氣促、心跳加速等)
最高攝入量:4000 國際單位 = 100 微克
|
/ |
維他命 E
|
暈眩、乏力
皮疹 出血、心/腦血管疾病
最高攝入量︰ 1000 亳克 α-tocopherol ~ 1500 國際單位 RRR-a-tocopherol (天然) ~ 1100 國際單位 all-rac-a-tocopherol (合成)
|
抗凝血藥 、抗血小板藥
促使藥物分解
|
鋅 Zinc | 味覺變異
銅缺乏 腎病
最高攝入量:40 – 50 亳克
|
減低抗生素、其他礦物質吸收 |
硒 Selenium | 頭痛
皮疹、皮膚炎、體味 甲狀腺功能低下 疲勞 肝病
最高攝入量:400 微克
|
抗凝血藥、抗血小板藥 |
奧米加-3 脂肪酸 (魚油)
Omega-3 fatty acids (Fish oil) |
口臭、汗臭
噁心、腹瀉、胃灼熱 頭痛 增加壞膽固醇、空腹血糖、心房顫動風險 |
海鮮過敏
抗凝血藥、抗血小板藥、降血壓藥、抗排斥藥 |
精胺酸
Arginine |
腹脹
頭痛、失眠 潮紅、皮疹 血鉀水平上升 |
腎功能不全、心肌梗塞
抗凝血藥、抗血小板藥、保鉀利尿劑、降血壓藥、降血糖藥 |
麩醯胺酸 Glutamine | 腹脹
頭痛 |
腦癇症
躁狂症 肝功能不全 |
離胺酸 Lysine | 腹痛、腹瀉、消化不良
膽結石 腎功能不全 |
/ |
乙醯半胱氨酸
N-acetyl cysteine (NAC) |
口乾
皮疹 疲倦、頭痛 眼部不適 |
硝酸甘油、降血壓藥、抗凝血藥、抗血小板藥 |
- 草本植物及提取物
保健品 | 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 注意事項 / 藥物相沖 |
黄芪 Astragalus | 過敏反應、皮疹、皮癢頭痛、疲倦
|
抗凝血藥、抗血小板藥、降血壓藥、利尿劑、降血糖藥、荷爾蒙藥 |
紫錐花 Echinacea | 過敏反應 (菊科:豚草、菊花、金盞花、雛菊)
皮疹 肝炎 |
影響藥物分解 |
接骨木 Elderberry
(Sambucus nigra) |
使用未熟成接骨木可引致︰
暈眩、麻痺 |
降血糖藥、利尿劑、瀉藥 |
穿心蓮 Andrographis | 味覺變異
皮疹、皮癢、過敏反應 頭痛、暈眩、疲倦 |
降血壓藥、抗凝血藥、抗血小板藥 |
黑種草籽 Black seed
(Nigella sativa) |
無大副作用
|
降血壓藥、利尿劑、降血糖藥、抗凝血藥、抗血小板藥、血清素藥物 |
洋蔥素 / 槲皮素 Quercetin | 無大副作用
|
降血壓藥、他汀類藥、華法林、降血糖藥
抑制藥物分解 |
薑黃 Turmeric /
薑黃素 Curcumin |
或影響肝功能
|
抗凝血藥、抗血小板藥、降血糖藥、降血壓藥、抗排斥藥、鐵質 |
大蒜 Garlic /
大蒜素 Allicin |
口氣、體味、冒汗
頭痛 過敏反應 |
抗凝血藥、抗血小板藥、降血糖藥、降血壓藥、抗排斥藥 |
蘋果醋 Apple Cider Vinegar | 珐瑯質流失
血鉀水平低 |
降血糖藥、胰島、強心苷 / 地高辛、利尿劑、瀉藥 |
- 益生菌 Probiotics
根據「國際益生菌與益菌質科學協會」(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for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ISAPP),益生菌是在攝取足夠分量時,能對宿主產生健康效益的活的微生物。益生菌多數為細菌、真菌,可天然存在於發酵食物中,如芝士、泡菜、酸菜,或加入於牛奶、果汁、麥片等食物,或製成保健品。益生元 (Prebiotics) 是益生菌的「食物」,為益生菌提供燃料以發揮效果和繁殖,存在於不少蔬果中。
大部分益生菌能調節腸道微生物群、抑制致病原生長,只有特定菌株 (strain) 能直接影響免疫、神經、內分泌系統。因此,緃使有不少研究探討益生菌對於腸道疾病、皮膚敏感、女性陰道和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病況,真正有臨床研究證實在特定人士、菌株、劑量能發揮作用的產品屬很少數。
益生菌一般無甚副作用,但免疫力失調人士,如患癌、重症、接受器官移稙、服用免疫抑制製、廣效抗生素,服用益生菌或會增加菌血症、真菌血症、其他感染風險,因此不適宜自行購買益生菌,宜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
保健品注意事項
- 絕大部分產品沒有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或《中醫藥條例》註冊
- 作出的健康聲稱,沒有經過衞生署評核
- 成效和安全性均缺乏有力證據,多因為沒有經過嚴謹的臨床研究和沒有標準化的配方
- 有效成分、來源、提取方法、有效劑量不明
- 可能與西藥相沖
- 反應因人而異
- 有機會延誤適當治療
***與醫生、藥劑師商討病情和治療方案***
資料來源:
- Natural Medicines. Therapeutic Research Center.
-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Dietary Supplement Fact Sheets. Available at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list-all/.
- Ali Z, et al. Time to Enhance Immunity via Functional Foods and Supplements: Hope for SARS-CoV-2 Outbreak. Altern Ther Health Med. 2021;27(S1):30-44.
- Brendler T, et al. Botanical drugs and supplements affec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in the time of COVID-19: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Phytother Res. 2021;35(6):3013-3031.
- Guarner F, et al.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Global Guidelines: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2017. Available at https://www.worldgastroenterology.org/guidelines/probiotics-and-prebiotics.
- Mrityunjaya M, et al. Immune-Boosting,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Food Supplements Targeting Pathogenesis of COVID-19. Front Immunol. 2020;11:570122.
- Sanders, ME, et al. Probiotics for human use. Nutrition Bulletin. 2018;43(3):212-225.
最後更新日期:2023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