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年紀增長,一般人尤其女性開始擔心會患上骨質疏鬆。臨床上,骨質疏鬆指骨質密度低於某個數值,若以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測量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檢測,即 T-值低於負 2.5,而 T-值介乎負 1 至負 2.5 之間則為骨質密度偏低。骨質疏鬆初期無明顯徵狀,若無篩查,不少患者是在骨折時才發現自己有骨質疏鬆問題。骨折尤其若涉及脊椎或髖部(即腹股溝,在骨盆與大腿之間)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需依靠他人照顧,並增加患上其他疾病甚至死亡風險。因此需及早預防及認識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以防萬一。
髖關節(股骨即大腿骨)
預防骨質疏鬆
女性逐漸踏入更年期,缺乏雌激素的保護,患骨質疏鬆的風險會提升。此外,有脆性骨折病史(即低強度碰撞造成的骨折)或相關家族史、一些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和副甲狀腺亢進)、藥物(如類固醇和荷爾蒙藥)亦會增加骨質疏鬆風險。
其他如體重過輕、缺乏運動、鈣攝入量低、缺乏陽光照射、抽煙、過量飲酒,都是可改變的風險因素 — 多做負重運動(如步行、跑步、打太極、跳舞)、多攝取高鈣食物(如乳製品、豆製品)、每日曬 10 至 15 分鐘太陽、戒煙、戒酒,便可減低骨質疏鬆的機會。
有關鈣及維他命 D 補充劑,可參考 「鈣補充劑」一文。
高風險人士建議以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測量儀量度骨質密度,盡早診斷及治療。
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測量(DEXA)
藥物治療
骨質疏鬆藥主要分為抗破骨藥和促造骨藥兩大類:
(1)抗破骨藥 / 抗骨質流失藥
- 雙磷酸鹽 Bisphosphonates,如 Alendronate、Risedronate、Ibandronate
- 仿保骨素 Denosumab
- 荷爾蒙補充療法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
-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如Raloxifene
- 骨化三醇 Calcitriol
(2)促造骨藥 / 促骨質合成藥
- 副甲狀腺素 Teriparatide
(3)兼備兩種效果
- 抑硬素(sclerostin,又稱硬化蛋白)抑制劑 Romosozumab(抗破骨效果較少)
- 鍶 Strontium
簡介中提及骨質疏鬆的臨床定義,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會獲醫生處方骨質疏鬆藥,因這決定乃由醫生和病人共同作出,而當中涉及眾多考慮因素︰
骨折風險
上文列舉不少骨質疏鬆的風險因素,除了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測量儀(DEXA)檢測之 T-值低於負 2.5外,患有肌少症、脊柱後彎(駝背)、曾經跌倒、脆性骨折病史、需長時間服類固醇等因素都會增加骨折的機會。若同時具有多種骨質疏鬆的風險因素,骨折的風險亦會相應增加。
FRAX® 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可用以估計十年內骨折的機率,引用於多份文獻及臨床指引,適用於不同國籍人士。大眾可上網站 https://www.sheffield.ac.uk/FRAX/ 做初步評估,再與醫護人員商討個人化的骨質疏鬆治療方案。
骨質疏鬆藥針對不同身體部位之成效
骨質疏鬆藥之成效所衡量的是其對提升骨質密度和減少骨折風險的研究數據,主要針對減少脊椎骨折、髖部骨折和非脊椎骨折風險的成效。大部份的骨質疏鬆藥能有效減少脊椎骨折。某幾種藥(如骨化三醇 Calcitriol)對減少髖部骨折或非脊椎骨折的研究數據相對較少或成效較低,倘若患者在髖部的DEXA T-值低於負 2.5 或曾經骨折,醫生未必會用這些藥。
病人用藥之依從性
骨質疏鬆藥主要分口服藥和針劑。口服藥的用藥次數較頻繁,由每日一次到每星期、每個月一次不等。值得一提,常用的口服雙磷酸鹽(如 Alendronate)需要早上空腹服,服後至少三十分鐘內不能躺下或飲食,以減少對食道的刺激及避免飲料或食物中的鈣、鐡等物質會減少藥物的吸收。針劑有分靜脈注射和皮下注射,除了副甲狀腺素 Teriparatide 需要病人每日自行注射外,其他針劑都是由每個月到每三個月、每六個月、每年不等由醫護人員注射。
有些病人可能覺得口服藥比針劑方便,不用特意回診所或醫院接受治療,但亦有些病人覺得要每日、每星期定時服藥不方便,或怕自己會忘了服藥,寧可選擇針劑。
藥物副作用及患者病史
各種骨質疏鬆藥之副作用不一,如剛提過雙磷酸鹽可能會刺激腸胃,因此有胃炎、腸炎、腸胃潰瘍等病人不宜用此類藥物。所有皮下注射藥物(如仿保骨素 Denosumab、抑硬素抑制劑 Romosozumab、副甲狀腺素 Teriparatide)都有機會引起注射部位反應如出紅疹、腫痛。有心肌梗塞、靜脈栓塞或中風病史人士不宜用抑硬素抑制劑 Romosozumab、荷爾蒙補充療法、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 Raloxifene、鍶 Strontium。
有些人可能聽過雙磷酸鹽或會引致「骨枯」或「爛口」,其實分別指非典型股骨骨折(atypical femur fracture,AFF;股骨即大腿骨)和 顎骨壞死(osteonecrosis of jaw,ONJ;牙齒便是生長於顎骨)。仿保骨素 Denosumab 和 抑硬素抑制劑 Romosozumab 亦可能有這些副作用。但因使用骨質疏鬆藥而出現「骨枯」或「爛口」的機會率很低,服用類固醇人士會有較高風險有非典型股骨骨折,而癌症患者和正接受化療人士有較大機會出現顎骨壞死的情況。服用這三類骨質疏鬆藥的人要保持口腔衞生和定期進行牙科檢查,日常留意若遇上牙齒鬆、疼痛、腫脹、傷口難以癒合、大腿或腹股溝位置感到疼痛等症狀,要儘快求醫。
顎骨
以上只是部份可能出現副作用的例子,即使骨質疏鬆患者有相關病史,醫生可能基於各種考量,權衡利弊,仍選擇該藥物,但病人有權先清楚了解藥物之成效和風險及可供的選擇才接受治療。
其他醫學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女士是否已停經、骨質疏鬆的病因(如是否因服用類固醇引致的)、用藥是為了預防還是治療骨質疏鬆等等,因不同藥物在各方面的研究成效有異,醫生會將之結合臨床經驗,作為其中的考量。
病人意願
縱使病人已明瞭骨質鬆疏藥的特性,亦會有自己的考量,如經濟能力(針劑一般較口服藥昂貴)、對不同副作用的接受程度等,才作出決定。醫護人員可給病人許多醫學資料和研究證據,但最後仍會尊重病人意願,與病人一同商討和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最後補充有關骨質疏鬆藥使用期限的資料。除了有促造骨效果的副甲狀腺素 Teriparatide及抑硬素抑制劑 Romosozumab 分別最多只能用一年和兩年外(因長期用效果會減退),其他骨質疏鬆藥都沒有確實指標用多久。以常用的雙磷酸鹽為例,基於其可能引致非典型股骨骨折和顎骨壞死的風險隨着使用的時間增加,一般用藥三至五年後醫生會評估藥物對增加骨質密度的成效、病人骨折的風險、藥物副作用等因素,再決定是否要繼續用藥,還是停藥或轉藥。
資料來源:
- Ip TP, et al. The Osteoporosis Society of Hong Kong (OSHK): 2013 OSHK guideline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in Hong Kong. Hong Kong Med J. 2013;19 Suppl 2:1-40.
- Gregson, CL, et al. National Osteoporosis Guideline Group – UK. Clinical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2021.
(related: Gregson CL, et al. UK clinical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rch Osteoporos. 2022;17(1):58.) - Centre for Metabolic Bone Diseases,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FRAX®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Available at https://www.sheffield.ac.uk/FRAX/.
最後更新日期:2022 年 12 月